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文化数字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将从《意见》的核心内容、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及其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一、《意见》的核心内容
《意见》明确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旨在推动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实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为此,《意见》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包括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国家文化专网;鼓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以及在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传输存储及数据治理等环节,制定文化数据安全标准。
二、战略目标与愿景
《意见》明确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两大战略目标。一是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二是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这一愿景体现了我国文化数字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宏伟蓝图。
三、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意见》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每一项都承载着推动文化数字化进程的重要使命。其中,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是构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基础。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国家文化专网,则为文化数据的传输、存储和交易提供了有力保障。鼓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旨在汇聚文化数据信息,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业态的数据流通和协同治理。
同时,《意见》还强调了文化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这一举措将有力推动文化机构从传统业态向新型业态转变,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四、实施意义与影响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首先,它将推动中华文化全景呈现,让每个人都能够登上“瞭望塔”,看到中华文化的全貌。这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其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这将为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还将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强化文化数据要素市场交易监管。这将有助于保障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五、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破解“数据孤岛”难题,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全面共享;如何平衡文化数字化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增长;以及如何确保文化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针对这些挑战,《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制定文化数据安全标准、强化中华文化数据库数据入库标准、构建完善的文化数据安全监管体系等。同时,《意见》还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机构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文化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